2012-03-12 来源:广州日报
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医卫界委员赵平、吴明江、李立明、吴明、王执礼,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据李立明透露,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合计已经达到了12.95亿,覆盖了全国95%左右的人口,去年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下降至35.5%。而赵平指出,在中国的公务人员都有医疗保障,此外他们还就“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作了相应解答。
改变以药补医形成共识
在谈及公立医院改变以药补医的问题时,吴明江指出,多卖药、卖贵药、多检查扭曲医疗行为,也加剧医患关系紧张,现在改变以药补医逐步形成共识,通过政府增加投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的收费价格,来弥补过去医院依靠药品加成所获得的费用,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医疗付费方式的改革。赵平则强调,大医院不存在想靠设备赚钱的问题,大医院是为了提高医疗水平而购买高档设备。
多元办医缓解“看病难”
对于如何发展民营医院,王执礼表示,一是政府解决,同时也要动员、支持、鼓励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他说,社会办医,国家可拿一部分钱来增加老百姓的福利,减少老百姓在医保中支付的比例,此外,还能够覆盖边远山区,而社会资本在城市办大医院,就会分流一部分国立医院的病人,使得在国立医院的病人能够得到较好的医疗照顾。赵平则表示,欢迎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不管什么性质的医院,核心要以病人为中心,不能以盈利为中心;医院成本的回收是非常缓慢的。医院也愿意和国外的人员合作,办一种新型的医院。
“看病难”其实是看好医生难
李立明表示,去年医疗费用负担个人下降到35.5%,而要进一步降低这个比例,还要靠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同时他对“看病难”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看病难”,其实是看好医生难,到大医院“看病难”,是挂号难的问题。解决“看病难”、挂号难问题,除了国家要支持这些公立医院以外,应该开放医疗市场,应该有更多好医院。
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滞后
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主要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吴明强调,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难度大,从整个大医院的改革来说,改革相对滞后,对体制机制的推进有难度。而在基层部门之间的协调比较容易配合,再加上县级管理的医院比较单一,管理较易,因而选择先从县级医院推进。此外,公立医院改革很核心的一个是补偿机制的改革,这方面县级医院和大医院有共通之处,所以先通过县级医院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