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创始人都开始对生命科学领域展示出兴趣,无论是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还是美团创始人王兴,都开始研究生命科学方面相关的知识,沈南鹏也频繁与科学家和医生交流,尤其是在信息科技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点,投资人看到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认为,生物技术与信息数字化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企业也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和挑战。
6月23日,桥水创始人达里欧和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进行了一场线上对话。在动荡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投资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尤其是在中国,过去几年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是生物技术等硬科技的发展,对于资本而言,需要更快地适应技术领域的变化。
达利欧说道,科技变化以太快的速度发生,他向沈南鹏提出问题:“如何保持应对这些变化的能力?换言之,当你不了解一个新技术时,如何做出投资?如何在技术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遴选最好的技术?”
对此,沈南鹏回应道:“我们应该相信科技创新的潜力,比如新能源领域、合成生物学、生物科技等领域。在艰难时期,我们更要保持敏锐,保持信心继续投资,继续帮助创业者探索如何穿越障碍,帮助他们实现创造伟大企业的梦想。”
在回答达里欧关于如何在一个流动性变差的市场中保持流动性的问题时,沈南鹏表示:“在过去五年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大量的流动性,尤其在科技领域,企业估值变得越来越昂贵,竞争变得更激烈了。不过最近的6-9个月里,全球科技行业趋向平和。我们首次看到,投资者在实际投资私人企业时能得到更合理的估值。”
沈南鹏认为,科技公司自身的竞争因此变得更理性了,健康的竞争环境不仅有利于科技创新,而且有利于投资者。
查询公开资料发现,近两年来,相对于传统的TMT行业,红杉资本明显加速了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布局。例如去年7月,红杉资本领投合成生物技术公司恩和生物;今年1月,红杉资本领投了骨科医疗器械公司博志生物A轮融资;去年9月,红杉资本持股8.62%的AI医疗企业数坤科技在香港上市。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创始人都开始对生命科学领域展示出兴趣,无论是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还是美团创始人王兴,都开始研究生命科学方面相关的知识,沈南鹏也频繁与科学家和医生交流,尤其是在信息科技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点,投资人看到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技术与信息数字化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企业也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和挑战。毕马威管理咨询生命科学领域主管合伙人黄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生物科技领域而言,无论是医药行业,还是医疗器械行业,都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结合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
在近期毕马威评选的50家创新中国生物科技参选企业中,涵盖了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抗体偶联小分子药物、纳米抗体平台,融合蛋白,siRNA药物等。“2021年涌现出众多新的商业模式与创新业态,比如AI医疗、癌症早筛、3D 打印、生命科学、健康服务等。”毕马威生命科学行业合伙人侯春熠表示,“基于诸多的行业变化及衍生出来的细分赛道,医药行业投资逻辑从对产品和技术平台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021年伊始,当人们纷纷为21世纪又一个新10年勾画蓝图的时候,我们希望从医疗健康甚至生命科学层面找到更多答案。
沈南鹏对话Robert Nelsen:中美医疗健康创新处于爆发前夜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Robert Nelsen
Arch Venture Partners联合创始人,他是26家独角兽企业的早期投资人,并连续多年蝉联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
技术创新——医疗健康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问题一:在医疗健康的细分行业中,你认为哪些特定领域会令人兴奋或者值得投资?
沈南鹏:未来10-20年,我认为医疗健康将变成一个由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技术驱动的领域,疾病早期筛查和治疗将取代渐进式疗法,这将给现在的传统制药企业带来挑战。
以上这些都是带来变革的基础因子。当然,中美在公共医疗体系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中国的医疗健康企业需要聚焦中国的本土人口,采用差异化的方案,尤其是在诊断和数据方面更加符合本地特点。
在创新药研发领域,中国领先的医药企业聚焦在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免疫治疗等方面。
虽然在国际舞台上具备竞争力还需要较长时间,但它们已经开始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步。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层,中国不少地方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另外,医药分家、分销渠道的改革等方面都有很多机会,IT技术驱动的公司可以在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它们的技术能力可以应用在很多垂直领域。
中国的医院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将扮演关键角色,它们对新技术抱有积极的态度,希望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患者。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机器学习领域有望出现一批真正的全球性公司,令中国和美国的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同时获益,也可以帮助全球的医药公司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是许多初创企业的机会。
巨头印象最深刻的投资组合是什么?
问题二: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投资组合是什么?
沈南鹏:过去多年间,我们看到了一批领先的创新药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比如我们投资的信达生物、再鼎医药、基石药业等等,它们的领导者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另外比较独特的一家企业是小药药。
小药药可以说是一家SaaS公司,通过一整套系统来帮助药店管理库存、供应链和客服。在中国,如果一家公司只依靠技术的话,发展空间有限。
小药药定位于发展成为一家整合型企业:它们提供供应链服务,有自己的仓库,而且直接将药店对接药企和保险公司,寻求合作。
这种行业整合型的方案,解决了中国医药领域的分销问题。这种技术、服务共同输出赋能的平台比传统药店的兼并收购更加有效率。
另外一家比较独特的企业是健适医疗(Genesis Medtech)。它是一家生产高附加值医疗器械的企业,业务覆盖从研发、生产到供应链的整个价值链。
在中国,分销是医疗健康行业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应该将产品与分销网络进行有效结合,包括从海外引进优质的医疗产品,也有本土创新的产品。
健适医疗的发展模式应对的是中国市场的碎片化问题,探索出了另外一种独特的实现市场集聚的方式。
巨头还是初创企业,谁的机会更大?
问题三:怎么看互联网等其他领域的巨头进入医疗健康行业?
沈南鹏: 亚马逊、沃尔玛、谷歌、阿里……这些巨头未来都将成为某种类型的医疗健康企业。比如谷歌已经表示会成为供应商,我认为亚马逊和沃尔玛也会在这些领域布局。
如果10年后,亚马逊和沃尔玛在药品配送之外也开始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我丝毫不会惊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和京东也都在这一领域有所投资和布局。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当投资一家医疗健康领域的初创公司的时候,需要更多展望它们将和什么类型的公司竞争,会不会包括亚马逊、沃尔玛这种巨头。我认为这些巨头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还是收购者。
在某些方面,这些新入局的选手可能比行业内的人更有远见,比如当你和谷歌谈论数据的时候,它们理解数据的方式就比制药公司更好。
中美医疗健康领域的驱动力,分别是什么?
问题四:中美在医疗健康领域创新的驱动力是什么?
沈南鹏:我认为人才在医疗健康创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量优秀人才聚集在这一领域里,中美两国在这点上非常相像。
现在有这么多曾经担任过全球知名医疗健康企业高管的中国创业者,这在20年前完全是另一幅光景。
事实证明,投资最终投的是人,而不只是某个技术或者某项资产,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
和美国一样,中国新药从研究走向商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虽然从整体上说,中国在技术复杂和精细程度上还和美国有一定差距,但中国顶尖大学的医学、生物和化学等学院都积淀了很强的科研力量,并且有能力在研发中转化出优秀的应用成果。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而且将科技创新放到了“健康中国”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不断降低普药成本的同时,还从法律维度推动创新药尽快上市。
而在地方政府层面,很多省市都在想方设法吸引最好的医药人才和企业来到本地建址设厂,并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等。
中国正在围绕医疗健康的创新建立一个巨大的生态,正如20年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一样,一个创新生态的逐步建立是最令人振奋的。
坚守长期价值,不要成为“Me Too”公司
问题五:给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者什么建议?
沈南鹏:创新可能是必须的,这已经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参数。
在中国有一种现象,很多创业者容易被别人做的事情带着跑,大家都追逐同一个商业模式。但是如果去观察所有的顶尖创业者,无论是医疗健康、TMT,大家都在做原创想法、原创产品。
沈南鹏小传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
专业的选择:从数学系转到工商管理
童年的沈南鹏,就很喜欢读书,7岁后便离家到上海上学,18岁因数学成绩被保送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彼时他的理想是数学家。1989年7月15日,21岁的沈南鹏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毕业,来到了美国纽约的哥伦毕业大学,这所学校给了他极其高额的奖学金,足以支撑他在异国他乡生活与学习上的开销。
这个时候的沈南鹏,正处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之中,等待他的,是肉眼可见的光明未来。
沈南鹏从小就是“神通”,初中时拿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拿过美国中学生数学竞海外区冠军,总分600分的中考,他考到了594分。高中时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他,凭借着出色的数学能力,在全国第一届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中拿到奖牌,得以免试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学习,并且成绩始终遥遥领先。
进入哥伦毕业大学后,以前在数学方面未逢对手的沈南鹏,惊讶地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数学成绩,竟已泯然众人,在这个群英璀璨的校园中并不突出。
他开始陷入了深深的苦思,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具备数学天赋,最终得出结论:“这么多年的数学训练,让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便误以为自己能成为数学天才和专家,但这两者并不画等号。”
认清自己其实并不是数学天才的沈南鹏,决心换一个专业,从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硕士,转道耶鲁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也就是MBA。
沈南鹏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劝阻,亲人、师长、同学大多难以理解,毕竟从小学的奥数竞赛开始,他在数学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多年,并且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再差的结果,也可以回到国内一所大学当教授,而一旦不学数学,那就真是前途叵测。
面对着亲朋好友们出自真心,且有理有据的劝解,沈南鹏要做出转专业的决定其实并不容易,但在以此偶然的机会中,他看到了一本《六祖坛经》,真正看到了自我的追求,而不是被那些世俗观念所束缚,于是他转战耶鲁大学MBA,并很快得到了录取通知书。
职业的选择:从花旗银行到德意志银行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沈南鹏进入了古老的花旗银行,这家成立于1812年的古老银行,资金规模极其雄厚,服务范围包括全球数十个国家,给职员们的薪酬当然也极其丰厚。
若是在这家公司一直待下去,沈南鹏能够得到不错的报酬,当然也可以获得很多的人脉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职级也能够慢慢变高,一直待下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这个时候整个社会背景发生了大的变化,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东方巨龙开始腾飞了,大批投资银行进入中国,无数的公司给有着中国背景的沈南鹏发来邀请。
此时的花旗银行由于人才储备极其多,因此对沈南鹏的中国背景并不是很重视,让他去做拉丁美洲业务。如果说中国市场没起来,那么这也无可厚非,但如今中国市场起来了,沈南鹏难免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于是跳槽去比花旗银行稍微小一点的雷曼兄弟,专门到中国市场开疆拓土。
在雷曼市场待了两年后,沈南鹏为公司做出了非常多的业绩,但由于公司规模很大,各个部门之间彼此牵扯,一项简单的人事调动也需要走很长的流程,留给沈南鹏的发展空间并不高,因此他跳槽到汉华银行,经过短时间的过渡后,最终进入德意志银行。
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在1872年就在上海建立了分行,1981年又在北京建立了代表处,在中国有很多的大项目融资计划。
沈南鹏坚定地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早就有意回国做事业,而德意志银行也需要沈南鹏这样既有中国背景又有投行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1996年,不到30岁的沈南鹏来到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部,担任全球资本市场中国部主管,很快就成为了德意志银行在亚洲最年轻的董事,从一直给别人打工的打工人,跃进了高管层次,算是成为了一方小诸侯。
创业的选择:从携程到如家
1999年正月,沈南鹏与好友梁建章到另一位好友季琦家中拜年,三人天南海北地聊天,发现想要创业,需要避开的两个坑分别是物流与线上支付,因为当时国内的物流和网上支付比较薄弱,若是在生意成交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物流与线上支付,那么很容易就会出意外事件。
做内容的门户网站能够避开物流与线上支付,但这个时候网易、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已经打得不可开交,整个市场已经成为厮杀惨烈的红海,贸然进入并无胜算。经过再三商议后,沈南鹏三人最终决定做旅游网站,因为旅游网站不仅能够避开物流与线上支付,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用于旅游的消费越来越多,旅游这个市场正在膨胀式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利润空间。
在经过详细调研、仔细讨论并下定决心以后,有着广阔人脉的沈南鹏又找来旅游管理经验丰富的范敏,四人共同创办了携程网。这家公司在4年后上市,市值百亿,沈南鹏一跃成为百亿公司的创始人。
不过这个时候的沈南鹏并未满足,在创办携程网的过程中,他发现有网友抱怨旅游时找不到合适的酒店,于是萌发了创办经济型酒店的想法,在经过大量调研后于2002年创办了如家集团,这家公司于2006年上市,同样市值百亿。
投资的选择:从百亿创始人到万亿投资人
在携程与如家相继上市的过程中,沈南鹏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2005年与迈克尔·莫里茨、道格·莱昂内创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立志成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帮助那些暂时还没有成功的创业者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主要支持方式就是给钱,并且给出相关行业调研方案。
自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立以来,投了5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总市值加起来早已经超过万亿,其中包括京东、阿里、蚂蚁金服、今日头条等等大众耳熟能详的企业,可以说沈南鹏一出手,那么基本不会失手,以至于有人说:“买股票,就买沈南鹏投了的公司。”
人生是由无数次选择构成的,在这些无数的选择中,偶尔选择在所难免,然而沈南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在学校、专业、行业、职业这些影响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几乎从未有做错过的时候,让自己成为身家百亿、所投企业总市值超过万亿的投资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综合他在面临专业选择、职业选择、投资对象选择时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发他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首先是有自知之明,清晰地知道自己特长所在;其次是知晓天下大势,结合整个时代背景来做选择;再次是在进行选择之前,进行大量地调研,掌握足够多的一手数据,这样就能够避免出错。
不过沈南鹏的秘诀虽然简单,但真正能够掌握的人却并不多,毕竟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就已经很少了,遑论还能够懂得天下大势,做事认真谨慎呢?从数学家到华尔街的转变,来自于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故事:他从运筹系博士攻读中退出来,进入了华尔街最好的一家公司。沈南鹏醍醐灌顶,“在美国,你得面对现实。一个中国人在那里,什么生存之道最好,可能就变成了我自己的生存之道,所以我进了华尔街。”总结来看,沈南鹏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每一个机会来的时候,都能够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