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从ADC到PDC,万物皆可偶联
产业资讯 贝壳社 2022-09-08 1843

ADC药物因为其具有的组合治疗效应被创新药企所青睐,PDC(多肽偶联药物)作为一种新型偶联药物,凭借其独有优势,也开始引起研发领域关注。

全球目前共有十四款ADC药物获批,历经了三代技术变革;而PDC只有2款获批,分别是:2018及2022年诺华获批的Lutathera和Pluvicto(均为多肽-核素偶联物)。

与ADC相比,PDC药物分子量更小,具有强力的肿瘤穿透性,免疫原性较低;另外与抗体生产的复杂工艺过程相比,PDC更易合成与纯化,均一性好,生产成本较低。PDC有望成为继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ADC药物之后新一代靶向抗癌药物。

PDC市场前景

如果把利用多肽作为主动靶向偶联其他物质的全部归结为PDC ,目前全球只有两款获批。利用多肽偶联细胞毒物质或者化疗药,至今全球还没有获批的。从这个角度来讲,PDC涉及的用于递送细胞毒物质,全球都还在探索当中。目前,全球偶联细胞毒物质最快的已进入临床Ⅲ期,其他PDC 都处于临床前或临床Ⅰ期。

所以,从PDC全球视角来看,国内企业是有机会的,且是同步的。

关于PDC的用途,它涵盖了肿瘤四个方面:

一、在肿瘤代谢和免疫治疗中,通过偶联细胞毒物质影响肿瘤的代谢,也可以偶联免疫激动剂;

二、在基因治疗方面,有些企业在探索偶联小核酸的治疗方式;

三、在肿瘤微环境方面,现在偶联化疗药可通过非内吞胞外释放机制起作用,即利用肿瘤的微环境;

四、从万物偶联的角度,国外已经有PDC的研究(包括初步临床实验)在进行,PDC可以应用于临床的多个方面。

关于PDC的应有场景,现在最热的是以下两个:

一、多肽-细胞毒素偶联物:它将改善一线化疗药的临床效应,同时改善副作用。

在这一点也充分显示了作为多肽的功能性靶向作用。未来化疗需要进一步扩展它的用途,增加它的安全性,将有很好的应用场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全球任何国家的肿瘤治疗指南当中,化疗药始终是大多数肿瘤的一线用药,也会是用量最广的药物。

二、多肽-寡核苷酸/小核酸偶联物:多肽可以拥有全新的更广泛的用途。

PDC结构设计要点

PDC和ADC一样,最主要机制的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靶抗原结合,通过内吞进入内涵体,然后再进入溶酶体。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的作用下,把毒素降解下来,在细胞当中能够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但是和ADC相比,PDC相对分子量小,在肿瘤组织当中,它有一部分能够通过渗透进肿瘤细胞。

靶向性是核心。靶向肽在中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是亲和力。靶向肽分子量只有抗体的1/50或1/100,相对来讲,它对靶抗原的亲和力略弱于抗体。但是目前在ADC的研究当中,已有临床实践显示,亲和力需要合适大小。

第二个是稳定性。靶向肽作为肽类物质,要解决它在血浆当中的稳定性问题。血浆当中有很多酶,它对氨基酸链都会进行降解。所以需要对靶向肽进行合适的化学修饰,使其能够把药物输送到目标组织。

第三个是要半衰期。几乎天然肽类进入血液,它的半衰期都小于半小时,根本不能够完成药物递送。所以延长靶向肽的半衰期,也是能够使PDC在人体中真正发挥作用。

如何通过技术,解决上述三个核心问题?

首先,靶向肽主要采取的技术,是把线性肽环化或主侧链进行化学修饰,以改善其稳定性及与靶蛋白亲和力。

其次,在化学修饰当中,用非天然氨基酸替代主肽链的天然氨基酸,以提高稳定性和延长半衰期。

最后,对肽链侧链进行修饰,尤其脂肪链的修饰,可实现亲/疏水性平衡,以使其成药。此外,正因为解决了稳定性和半衰期问题,PDC的安全性也得以提升。

总结

传统治疗方式可有效阻止或减缓恶性肿瘤生长,并不具备靶向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通常伴有全身毒性,伴有较大不良反应。那么如何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时提高疗效?偶联药物技术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于是ADC的成功,拉开了“万物偶联时代”的巨幕。

目前PDC虽然获批不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PDC也会像ADC一样成为药企研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