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和基因疗法(Cell and Gene Therapy, CGT)是继小分子、大分子靶向疗法之后的新一代精准疗法。近年来,关于CGT领域的合作交易层出不穷,随着Big Pharma(国际性大药企)纷纷入场,推动着CGT行业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仅11月份,国内外CGT领域就发生17起融资,融资总金额近40亿人民币。具体如下:
11月份CGT融资事件中,国内占据10起,国外占7起。融资轮次集中在A轮,融资金额多数超亿元,其中,国内融资超亿元的有5家,分别是:舶望制药、浩博医药、恒赛生物、圣因生物、尧唐生物。
1 圣因生物
前不久,圣因生物宣布达成超八千万美元(近6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腾讯投资、元生创投领投,用于推进RNAi药物开发。至此,圣因生物已经获得累计超1.3亿美元的3轮融资。
圣因生物成立于2021年,由核酸药物领域资深科学家团队创立,致力于开发新型RNAi疗法。基于LEAD™平台布局多款药物管线,治疗领域覆盖心脑血管及代谢疾病、免疫介导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中,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1类新药SGB-3403已在中澳两地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款产品已递交澳洲IND申请,2款产品处于IND-enabling阶段。
研发管线
2 舶望制药
11月初,舶望制药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推进4个临床管线的全球开发。
舶望制药成立于2021年4月,由数位siRNA药物开发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创立,最新年报显示位于上海张江,公司专注于新一代siRNA药物的开发。舶望制药已有4条管线处于临床阶段,1条管线即将进入临床,适应症领域涵盖心血管疾病、罕见病、乙肝、自身免疫、神经系统疾病等,已在中国、美国、澳洲等多地获得临床批件。
3 尧唐生物
11月底,全球体内基因编辑和碱基编辑技术开拓者尧唐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加速体内基因编辑药物开发。
尧唐生物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底层CRISPR/Cas和碱基编辑工具专利的领军企业。公司拥有国内稀缺的高通量基因编辑器进化平台,目前公司的三大技术平台Cas酶、碱基编辑器及脂质纳米颗粒(LNP)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保护,确保专利在全球范围的自由实施。
研发管线
4 浩博医药
11月初,浩博医药宣布完成1亿人民币 Pre A+轮融资,将推进慢性乙肝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AHB-137全球临床试验及其他小核酸创新药研发。
浩博医药(AusperBio)是一家在中国和美国同步运作的临床阶段的创新药研发公司,致力于研发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自主创新的靶向递送小核酸药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d-Oligo™ ASO 专利技术平台,关注于HBV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和针对肝脏疾病高效靶向治疗,并正在扩展对肝脏以外新靶点的巨大潜力。
今年3月份,其反义寡核苷酸药物AHB-137在新西兰完成一期临床试验首组人体给药,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5 恒赛生物
11月底,恒赛生物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致力于树突细胞疫苗研发。
恒赛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致力于树突细胞疫苗(DC疫苗)研发与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国内还没有获批上市的DC疫苗产品,恒赛生物现已搭建 Eco-DCVax 平台,包括国际领先水平的DC细胞分离诱导技术、肿瘤抗原选择及负载平台、临床试验级别DC细胞生产中心、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等。
总结
据沙利文数据,2016~2020年,全球CGT市场从0.5亿美元增长到20.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3%。预计2025年全球整体市场规模为305.4亿美元,2020~2025年全球CGT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71%。
而2016~2020年,中国CGT市场从0.02亿美元增长到0.0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为25.9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76%。
由此可见,2020~2025这五年中,中国CGT增速远大于全球增速。未来几年,国内CGT公司仍将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
参考资料:
各公司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