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日本卫材药业(Eisai)和美国渤健公司(Biogen)联合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irmb)获批上市,用于轻度阿尔茨海默症(AD)和阿尔茨海默症(AD)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MCI)疾病的改善治疗。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款在我国获批上市的抗Aβ抗体药物。
仑卡奈单抗由卫材和渤健联合开发,2023年1月,获得FDA加速批准上市,7月6日,FDA宣布在确认临床疗效后,将仑卡奈单抗转为传统批准,成为自2003年以来第一个获得美国FDA完全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此后,该药9月在日本获得批准,中国是第三个批准仑卡奈单抗上市的国家。此次这一药物在中国的成功上市,标志着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仑卡奈单抗在一项Study 301(CLARITY AD)3期关键临床试验数据中展示了积极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使用仑卡奈单抗治疗18个月后,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下降的速度减慢了27%,并且在治疗6个月时,用药组和对照组就出现了统计学显著差异。
图1:仑卡奈单抗的有效性试验
在安全性方面,相比其他同类抗Aβ药物,仑卡奈单抗造成的脑水肿和脑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2.6%和17.3%。该试验也报告了总数不到1%的死亡病例,其中治疗组有6例,安慰剂组有7例,研究者表示,没有死亡病例与仑卡奈单抗相关。
图2:仑卡奈单抗的安全性试验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被视为老年期痴呆的最常见原因。该疾病以记忆力损失和认知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逐渐干扰日常生活活动。阿尔茨海默症还涉及其他认知领域的损害,如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功能。
预计到2050 年,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将增加至1.5 亿以上。在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AD患者,预计到2050年,我国AD患者将超过4000万。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包括多种不同的假说:淀粉样蛋白/Aβ假说(β淀粉样蛋白过度生成并聚集成淀粉样斑块)、Tau蛋白假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后错误折叠形成神经纤维缠结)、胆碱假说、朊蛋白样传播假说和神经炎症假说等。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Aβ 假说是AD病理生理的主要环节,而AD药物研发也常将Aβ清除作为主要的研发方向。
图3:阿尔茨海默病的淀粉样蛋白假说
由于发病机制复杂,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堪称是公认的世界难题。自1906年发现至今,AD难关仍未被攻克。据美国药物生产与研发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累计在阿尔茨海默病上的研发投入超6000亿美元,失败的临床药物达300余种,失败率高达99.6%,阿尔茨海默病堪称新药研发的黑洞。
图4:近20年来AD药物的研发历程
作为首款在我国获批上市的抗Aβ抗体药物,仑卡奈单抗将会给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但卫材和渤健并不能掉以轻心。据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统计,在靶向Aβ治疗AD的药物中,目前临床上研究进展最快的是来自礼来的多奈单抗(Donanemab),在全球和中国都已处于申请上市阶段,该药物也很可能是未来仑卡奈单抗最大的竞争对手。
表1:AD治疗领域临床上在研的β淀粉样蛋白拮抗剂
来源: Pharma ONE智能药物大数据分析平台,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多奈单抗是礼来开发的靶向被称为N3pG的修饰化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药物,已被美国FDA授予治疗阿尔兹海默(AD)的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优先审评资格。2023年1月,CDE官网显示将多奈单抗注射液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用于治疗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轻度认知障碍以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病。2023年10月,多奈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据预测多奈单抗(Donanemab)很可能成为Aducanumab、Lecanemab之后第3款获FDA批准的Aβ单抗药物,并有望在2024上半年获得NMPA批准上市。
未来谁将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市场占据更多份额?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