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中国没有Summit
产业资讯 氨基观察 2024-09-20 298

Summit被炒上了天。

License in模式、只靠一款还未上市的中国创新药的海外权益,吸引来投资人的热烈追捧。Summit先后超过传奇生物、百济神州,市值一度高达245亿美元。暴涨之后,最新市值有所回落,但仍高达178亿美元。

如此高的市值,说明华尔街对于潜力股的极高期待,以及愿意为未来的梦想买单。

如果从22年底,Summit与康方生物的合作算起,不到两年时间,其股价涨幅超过2900%;即使从今年5月31日,康方生物公布HARMONi-2研究结果后计算,Summit股价的涨幅也超过了125%。

不管Summit最终能否成功,都体现了一个创新药市场的成功。

Summit的造富故事,也让美股其他引进中国资产的biotech股价出现了暴动;AK112的潜力,也会让全球投资者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来自中国的创新药。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还没能见证属于自己的Summit的诞生。这或许是,我们在热闹之余,需要思考的。

敢赌的玩家

创新药是一场赌博,一场豪赌。一旦研发失败,股价崩盘、融资无门的案例,屡见不鲜。

反之,若是赌赢了,股价一步登天,也不是没可能。尤其是在美股,向来如此暴力。

而对于失败者来说,只有两条路可选,原地解散或是绝地反击。所谓反击,即想办法开启下一轮创新赌局。

这既需要钱,也需要敢赌的勇气。Summit就是打算再赌一把的老“赌徒”。

2003年成立后,Summit主攻抗感染领域,核心产品对标“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的万古霉素。2015年登陆纳斯达克,但因为核心产品ridinilazole最终临床数据表现不佳,股价一路下跌。

这也导致了Summit股价的长期低迷。2022年8月,实控人Duggan的出资,Summit才完成了1亿美元增发融资,活了下来。

但这样的Summit没有什么价值。Duggan深谙这一点,既然Summit不行,那就再造一个有价值的Summit。

Summit名不见经传,Duggan却大有来头。当年,他一手挽救并主导了Pharmacyclics研发伊布替尼。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伊布替尼搞得风生水起,艾伯维斥资210亿美元,收购了Pharmacyclics。通过这笔交易,Duggan获益约35亿美元,成为大赢家。

而就在Duggan注资4个月后,市值仅1.5亿美金的Summit就宣布了一项大BD,与康方生物达成50亿美金的合作,引进了PD-1/VEGF双抗AK112。

这笔交易,一举刷新了国内创新药license out的天花板。其中,仅首付款就高达5亿美金,约等于3.3个Summit。

这也让市场质疑,Summit有没有实力完成这笔交易。毕竟,当时公司账上仅有现金1.2亿美元。为了赌一把,Summit决定向大股东高息借款,再通过AK112在资本市场融资完成资金置换。

如今来看,Duggan引进AK112的目的,是希望再赢一次。毕竟,这个剧本他很熟悉。

AK112的潜力是成为肺癌疗法的新选择,单药头对头K药的三期临床当时已入实质性研究阶段。

来自中国的泽布替尼打败了伊布替尼,来自中国的AK112能否打败K药呢?

无论如何,成为K药me better的噱头,绝对不小于伊布替尼me better。更何况,当时的AK112也初步展现出这种潜力。

交易宣布当天,Summit股价大涨196%,直接挽救了公司处于退市边缘的股价。

在新赌局里,Summit赌上了全副身家。幸运的是,牌桌上的人还愿意相信它。

市场愿意相信

在Summit这场造富故事里,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重来的资本和勇气?

敢赌,才有未来。

但是,对于大多数国内biotech来说,失败后再赌一把的勇气是缺失的。

比如某家有技术的biotech,曾靠新冠疫苗融到了大笔钱,但新冠失利后,选择引进一款上市的疫苗。至此,它的新故事,不再是研发,而是商业化。

问题是,商业化会是biotech的长处吗?市场已经选择了用脚投票。

事实上,这种勇气的缺失,无疑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药企本身的技术储备、市场资源不足,市场的用脚投票……

当然,还可能是因为,大股东不像Duggan那么有钱。

毕竟,创新药研发,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而在这场赌局里,最重要的还是,市场愿意相信你。

市场之所以愿意相信Summit,背后既是因为有Duggan这位运作高手,也是因为初步看到了AK112的潜力。

试问,谁能拒绝一款能够挑战K药的潜力管线呢?但说到底,还在于海外市场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

License in,与一款好药,足以逆天改命。

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license in模式都像赌石,看上去成色还可以,一刀切下去可能钱就没有了,核心是要看公司能否找到极具价值的产品。在此基础上,产品的“产地”并没有那么重要。

美国是全球创新高地不假,但创新本就是一场发散性竞争。所以,即使Summit重金引进来自中国的创新药,市场也并没有质疑,更不会去质疑这一模式本身。

否则,交易后Summit股价不会大涨。而短暂大涨后的横盘,说明市场更多还是在观望,等待数据的验证。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国内药企,巨资引进一家来自越南的创新药企管线,市场会作何反应?

大概率,这家药企会被喷死。

并且,过去几年,license in在国内市场,经历了爆火后又极速降温。关于这一模式的看衰、质疑也越来越多。

不可否认,国内license in模式的幻灭,是因为违背了其初衷。一批药企花钱引进项目、拿到国内权益,只是为了“凑齐”管线。一旦遇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崩盘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当市场不再相信,中国版Summit又从何而来呢?

赌徒不好当

2022年底之后,Summit唯一的工作,就是推进SMT112(AK112)的海外3期临床。

Summit成否重复中国的临床的数据成为其市值维持的关键,如果在海外成功击败K药,Summit很有可能转手被大药企收购,Duggan也将再次复制其运作的Pharmacyclics被艾伯维收购的传奇。

大家都在赌。

“赌徒”不好当,尤其是国内的创新药“赌徒”。

在正常的创新药赌局逻辑里,药企过去的成就不能代表未来,过往的失利也不能意味着未来难以成功。

创新药研发成功可以带来的财富是史无前例的高,但成功概率也是史无前例的低。一个新药成功,可能背后死掉了一万种药。

所以,某种意义上,创新药企是“赌徒”,投资者则是“赌徒背后的赌徒”。

行情好的时候,这些赌徒背后的赌徒对于风险、亏损,有足够的宽容与向往,但在持续已久的资本寒冬下,很多人已经被市场调教得极端厌恶风险。

所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让极度依赖资本的生物医药行业,陷入了一个“向下”螺旋。

因此,如果是在国内市场,像Summit这样,极度依赖license in模式、管线单一,且自身资金并不算充裕的创新药企,可能在哪里都无法上市。

因为,市场已经被license in搞怕了,管线单一也意味着风险大,没钱更意味着没法再进行新的管线引进或研发。

即使是已经上市的创新药企这样做,也只会被喷资本运作,打上罪不可恕的标签,融资更不要多想。

但是,没有融资,意味着生物医药的创新可能会戛然而止。就像赌王说的,不怕你赢不怕你精明,就怕你不来。创新药企这个赌徒,也要有背后的赌徒支持才行。

如果背后的赌徒不来了,创新药企是否还有勇气开新的赌局吗?

看看国内部分创新药企的选择,答案不难得出。赌徒不好当,中国版Summit同样无从说起。

总结

如果Duggan能复制在伊布替尼上的传奇,对于康方生物来说,是一大幸事,不仅能拿到巨额里程碑款,更意味着中国创新药再次证明自己对标全球明星分子、晋身百亿美元分子之列的水平。

遗憾的是,这样的成果最终仍流于海外,中国没能见证属于自己的Summit的诞生。

这是海内外两个不一样的市场造成的,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而无论Summit最终能否成功,它都已经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创新药市场——一个充满勇气与梦想的地方。

在这里,药企不仅敢于冒险,而且乐于接受挑战;即便面对资本市场的起伏不定,市场依然相信创新的力量,并愿意为高收益承担高风险。

当然,有一个有钱、有实力的大股东,也很重要。

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资本、产业与监管环环相扣,螺旋向上。任何一个市场的发展,都需要众多参与者的维护。